孩子由于活潑好動,其骨折發生率在骨科患者中占30%左右,屬于意外骨折中比較常見的一類群體。但是作為一種突發事件,家長們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是非常擔心這個問題,因為孩子們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,骨骼的健康對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。在骨折后,正確的護理方法能夠促進孩子骨骼的愈合,減少并發癥的發生。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孩子骨折后的護理方法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。
了解骨折
臨床上將患者的骨結構出現連續性部分斷裂、完全斷裂稱之為骨折,主要人群為老年群體、兒童群體,中年群體中也時有發生,但是多為創傷、骨骼疾病等因素所導致。通常誘發骨折的因素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,積累性勞損、直接暴力以及間接暴力。積累性勞損是指反復、輕微以及長期性出現的直接或者間接的損傷,容易導致肢體特定位置出現骨折的情況,也稱之為疲勞骨折。直接暴力是指由于暴力直接對骨骼某一部位產生直接作用所導致,進而導致出現骨折的同時伴隨有軟組織損傷。間接暴力是指由于縱向傳導、杠桿作用等導致的遠端骨折,例如從高處墜落雙腳著地,由于重力的關系,軀干向前屈曲,從而導致在腰椎脊椎的交界處增加壓縮性骨折、椎體爆炸性骨折發生風險。
骨折患者多伴隨有發熱、休克等表現,以畸形、疼痛、異;顒訛橹饕卣,會對孩子的生活、學習產生嚴重的影響。
兒童容易發生骨折的原因
(1)骨骼發育不成熟:兒童的骨骼中含有較多的有機物,水分和鈣鹽含量相對較低,這使得兒童的骨骼具有較高的彈性和韌性,但脆性也相對較大,因此,在受到外力作用時,兒童的骨骼更容易發生骨折。
(2)運動能力逐漸增強: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,他們的運動能力逐漸增強,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,在運動過程中,他們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、協調能力差等原因而受傷,從而導致骨折。
(3)營養不足:兒童若長期攝入的營養不均衡,可能導致鈣、磷、維生素D等骨骼生長所需的營養素攝入不足,這將影響骨骼的正常生長和發育,使骨骼更容易發生骨折。
(4)不良的生活習慣:例如長時間沉迷于電子產品、缺乏戶外活動等,可能導致兒童出現維生素D缺乏、鈣流失等問題,進而增加骨折的風險。
(5)意外傷害: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意外傷害,如摔倒、碰撞、高處墜落、滑板等,這些傷害可能導致兒童骨骼受傷,甚至發生骨折。
護理措施
(1)注意不可過多的移動孩子:無論孩子受傷部位在哪兒,一旦存在疑似骨折的情況,都需要將其看待為骨折,盡量避免搬運。若孩子的患肢腫脹比較嚴重,可以將褲管或者衣袖剪開,以緩解疼痛,若孩子骨折的同時還伴隨有傷口,可以使用繃帶、清潔布條等進行包扎,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。對于四肢骨折的孩子可以使用木棍等進行固定,若胸腰椎骨折需要靜臥,及時就醫,同時注意在醫生未確診之前,切忌不可私自進行按摩、熱敷等治療。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,要盡量保持孩子的舒適,避免骨折部位受到二次傷害。
(2)嚴密監測孩子的傷情:在孩子入院之后經過醫生診治,確定為骨折部位為肘關節、肩關節以及髖關節時,需要使用夾板、石膏來進行固定,之后注意嚴密監測孩子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,例如手指的顏色變化、手指的活動度、手指直覺以及手指血液循環情況,若孩子的指尖存在發青、發紫、發涼以及疼痛感劇烈,同時還伴隨有手指麻木、伸屈不利以及局部過敏等癥狀時需要及時通知醫生,將病情危險等級控制在最小范圍內。
(3)注意飲食和補充營養:①骨折后,孩子需要大量的營養來支持骨骼的愈合,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富含鈣、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食物,如牛奶、豆制品、魚類等。②骨折期間,孩子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,因此需要結合孩子的飲食偏好,注意飲食多樣性,以保證孩子的營養攝入。③在醫生的建議下,可以給孩子補充一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,以促進骨骼的愈合,縮短治療周期。
(4)恢復期功能指導:對于每位骨折患者來說,進行恢復期功能鍛練都是必不可少的,孩子骨折也不例外,因此需要針對孩子的骨折程度、實際治療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。對于早期骨折(受傷后1-2周),家屬應該幫助孩子對受傷部位的關節進行被動活動,從而避免肌肉萎縮、關節僵硬等問題,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流通。在2周之后,孩子的患肢逐漸穩定,可以輔助孩子逐漸進行上下肢活動,注意運動過程中動作需要緩慢,活動范圍由小到大,運動強度由低到高。在骨折的后期,多鼓勵孩子戰勝疼痛,加強對患肢進行主動活動,以促進孩子恢復。
總之,孩子骨折后實施科學的護理措施干預,有助于緩解孩子的疼痛感,促進康復。同時也祝愿孩子們都能夠早日康復,重返校園。
供稿供圖:骨科二病區 尹若珠
審核:楊敏
編輯:陳蕾
校對:蔣楠
|